《唐研究》第1-23卷分類目録
雷 聞 榮新江編 林一翀續編
編者按:卷數和頁碼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中間用“-”連接;文章以卷數、首頁頁碼順序排列;論文在前,書評在後。
A. 宗教、思想史 1、思想史 2、禮制 3、佛教、民間信仰 4、道教 5、三夷教 B. 語言、文學與文獻學 1、語言 2、文學史 3、文獻輯佚與考訂 C. 歷史、制度、社會與文化 1、政治史 2、制度史 3、社會史 4、性别史 5、隋唐長安 6、經濟史與財政史 7、生態環境與疾病醫療史 8、邊疆与民族 9、中外關係史 10、史學史與歷史文獻 D. 考古學與藝術史 1、考古與藝術史 2、新出碑誌 E. 紀念文章 F. 其他
A【宗教、思想史】 A1思想史 跋吐魯番所出《千字文》 (唐長孺 01-001) 北周後期至唐初禮制的變遷與學術文化的統一 (史睿 03-165) 盛世的平庸──八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知識與思想狀况 (葛兆光 05-001) 敦煌文書中的“平等大王”和唐宋間的均平思潮 (嚴耀中 06-019) 論韓愈反佛 (陳懷宇 07-039) 歷史、思想史、一般思想史──以唐代爲例討論禪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葛兆光 08-001) 攀龍附鳳的追認?──從小林正美《唐代の道教と天師道》討論佛教道教宗派研究的方法(葛兆光10-029) 北宋“數”論 (左婭 18-483) 中古佛教的“三聖化導説”──以七寺所藏《清浄法行經》爲中心(劉屹22-027) 書評:砂山稔《隋唐道教思想史研究》 (葛兆光 02-466) 書評:程薔、董乃斌《唐帝國的精神文明》 (劉健明 04-535) 書評:程方平《隋唐五代的儒學》、許凌雲《中國儒學史──隋唐卷》、張躍《唐代後期儒學的新趨向》(劉健明 06-435) 書評:山田俊《唐初道教思想史研究》 (劉屹 06-451)
A2禮制 略論唐宋時期迎春禮俗的演變 (簡濤 03-185) “咒禁博士”源流考──兼論宗教對隋唐行政法的影響 (朱瑛石 05-147) 論唐代皇帝的圖像與祭祀(雷聞 09-261) 論九宫祭祀與道教崇拜(吳麗娛 09-283) 唐宋之際的禮儀新秩序──以唐代的公卿巡陵和陵廟薦食爲中心 (吳麗娛11-233) 唐宋時期地方祠祀政策的變化──兼論“祀典”與“淫祠”概念的落實(雷聞11-269) 從《天聖令》對唐令的修改看唐宋制度之變遷 ──《喪葬令》研讀筆記三篇 (吳麗娛 12-123) 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講武 (梁滿倉 13-031) 太子册禮的演變與中古政治──從《大唐開元禮》的兩種太子册禮説起(吳麗娛 13-063) 淫祀、淫祠與祀典──漢唐間幾個祠祀概念的歷史考察 (蔡宗憲 13-203) 唐宋時期五服制度入令過程試探──以《喪葬令》所附《喪服年月》爲中心 (皮慶生 14-381) 唐代贈官的贈賻與贈諡──從《天聖令》看唐代贈官制度 (吳麗娛 14-413) 唐代祭天禮儀中的星官神位 (趙貞18-049) 帝陵營造與京畿奉陵──以《唐陳魴墓誌》爲中心 (牛來穎 21-327) 拜舞長安──唐代元正朝會“舞蹈”禮儀的禮據與内涵 (夏國强 21-381) 書評:章群《唐代祠祭論稿》 (雷聞 06-447) 書評:陳戍國《中國禮制史·隋唐五代卷》、任爽《唐代禮制研究》 (雷聞 07-532) 書評: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雷聞10-609)
A3佛教、民間信仰與社會 吐魯番出土《功德疏》所見西州庶民的淨土信仰 (王素 01-011) 五代十國佛教研究 (李斌城 01-037) 唐代文人的維摩信仰 (孫昌武 01-087) 唐代江南的淫祠與佛教 (嚴耀中 02-051) 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的方等道場與方等道場司 (郝春文 02-063) 關於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俗的施捨問題 (郝春文 03-019) The Maitreyist Huaiyi(D.695)and Taoism(Antonino Forte 04-015) 敦煌靈應小説的佛教史學價值──以《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爲例 (鄭阿財 04-031) The Maitreyist Huaiyi(D.695)and Taoism.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Antonino Forte 05-035) 初唐閻羅圖像及刻經──以《齊士員獻陵造像碑》拓本爲中心 (張總 06-001)
|